孔宾个人文集
龙年彝乡话舞龙
孔宾专业号 | 2024-2-19

自古以来,龙,与历史同游,与山河同在,与中国同兴,塑造了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、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精神。龙象征着权威、富贵、和吉祥,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义,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,在现实生活中,它与人们祈求幸福吉祥密不可分,古往今来,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,华夏儿女都崇拜龙,有关龙元素的事物和物品比比皆是,如吉祥物,服装,建筑图案,设计元素等。生活在云南省石屏县北部山区哨冲镇的彝族支系——花腰也是一个对龙崇拜有加的少数民族。花腰彝崇拜龙,每年都要进行祭龙,是为了祭祀祖先,表达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人畜康泰的愿望。花腰彝祭龙仪式较多,但重头戏当数女子舞龙,花腰彝族女子舞龙格外有韵味,蛟龙奔跑、卧地、翻滚,时而在空中翻飞、腾跃、盘卷,把龙的威武,龙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
照片 209

照片 313

照片 312

彝族花腰对龙崇拜究其源于何年代,笔者无法考究清楚,那花腰对龙的崇拜究其以什么方式来表现?是吉祥物,服装?还是建筑图案,设计元素?所有这些都不是,而是流传久远的舞龙。在全国各地,舞龙盛行的地方较多,各地形成的舞龙文化也不尽相同。每年在石屏北部山区哨冲彝族花腰山寨,都要按民间世世代代延续的传统习俗举行祭龙节,一年一度举行的称为祭小龙,12年一轮以马年马月为准举行的称为祭大龙(亦称“德陪好”),无论是祭大龙还是祭小龙,祭祀议程都是严格按照民间规定的三天时间来进行,整个祭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,虽说有精彩的舞狮、唱歌、舞蹈表演,但最吸引眼球的当数花腰女子舞龙。


照片 314

照片 315

照片 325

照片 480

据史料记载,石屏哨冲的彝族舞龙始于明末清初,是受中原汉文化影响,彝汉文化相融。在我国,逢重大节日或传统习俗,许多地方均盛行舞龙习俗,见多了不足为奇,但石屏的花腰舞龙却与众不同,全国很多地方舞龙都仅限于男士,服饰无特色,舞龙套路单一,而石屏哨冲的花腰舞龙却全部为女士,她们与众不同的独特亮点就是身着本民族艳丽的花腰服饰,舞龙章法讲究、套路众多、造型完整,奔放激励、洒脱飘逸,具有刚柔并用,具有细腻灵活的舞蹈风格。


照片 486

照片 519

照片 529

虽然同为舞龙,但石屏花腰女子舞龙人员组成讲究,不多不少,刚好12人,据说,12个花腰姑娘舞一条长龙,代表12个生肖,也代表一年12个月。在12名女子中,除1人领舞持龙珠外,剩余11人全部舞龙身和龙尾。在舞龙中,12人不是身着生活中的常规服装,而是均要穿上本民族艳丽的彝族花腰服饰,此服饰最大的特色就是全靠花腰女子纯手工刺绣,花鸟图案众多,做工精细,色彩艳丽。年轻靓丽的花腰姑娘身着鲜艳漂亮的民族服饰舞龙,能不吸引眼球?花腰女子在舞龙中,章法讲究、套路众多,经过多年来的练习改进,形成舞龙动态和姿式有:翻、滚、腾、转、游、盘、穿、缠、跳、跃、戏、摆、旋、涌、纵、平、直、曲、弓等。


照片 586

照片 625

花腰女子舞龙自1994年在石屏县举办的第一届“中国・云南石屏豆腐节”首次亮相后,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飙升,1999年12月,在“庆祝澳门回归祖国,喜迎世纪千禧龙年”的“国安杯”中华舞龙大赛上,石屏哨冲“凤舞龙”女子舞龙队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首次中华舞龙大赛,一举夺得金奖。如今在石屏,花腰女子舞龙已经成为了石屏民族文化四大品牌之一,她们走出家门国门,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,为大众所熟知和亲睐。现在石屏这座小城,无论是县上举办的重大节日,还是花腰山寨举办的祭龙,都少不了花腰女子舞龙,花腰女子舞龙已经成为了节日中的“重头戏”,是节日中最大的亮点与看点。


照片 628

照片 630

“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,它的名字就叫中国;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,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”。自1998年进入摄影圈26年来,在石屏故乡这块热土上,无论是花腰彝乡祭龙,还是县上重大活动,只要有花腰女子舞龙出现的地方,我从不会缺席,更不会迟到。一路走来,是一代代花腰女子前赴后继,在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上,她们精神抖擞,高举龙头,狂舞龙身,舞得欢喜,舞得飘逸,舞出时代最强音,舞出新农村新面貌,舞出新农民新气息。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